人類的初始像是張白紙,被外在的環境填上不同的符號,進而產生出不同的行為。如果沒有善的引導,容易為了生存與慾望而產生了惡的行為。 威廉_高汀(William Golding, 1911~1993)在公開答詢時說:《蒼蠅王》(The Lord of Flies, 1954),全書的主題嘗試把人類社會的缺陷,溯源到人性的缺陷。其寓意無非是說,社會的型態維繫於個人的道德性。是的,人類社會的型態維繫於個人的道德,然而道德是不足以維繫巨大的社會組織的,因此人類藉由發明各種統治、支配與權力的技術使人類的社會轉變成了一個看似合諧的主體。而在社會主體之下被支配的客體也就是人們便往往失去了自我而被社會主體所宰制。

傅柯的前期解構了社會這個主體。藉由三種模式使人類轉為主體: (蔡慶樺)

一. ( 知識 ) 探究模式,例如語言學、語義學裡出現了說話的主體,在財富分析或經濟學中出現了生產的主體,或勞動的主體,而自然史或生物學中出現了可被透析的生存主體等等。

二. ( 權力 ) 透過「區分的實踐」(dividing practices),例如透過區分瘋癲與正常人、病人與健康者、罪犯與好人,透過這整套區分的程序客體化(objectivizes)出了主體。

三. ( 自我技術 ) 倫理模式:即人如何把他或她自己變成主體的方式,傅柯的《性史》即研究人如何透過各種性論述/話語,認知到自己是「性」的主體。

到了後期 傅柯著重在自我的主體與美感的生存。對於自我而言可借助”自我技術”建立自我的主體以掙脫社會的宰制,並活的有美感。”自我的技術”主要為 : 一. 認識自己,對自己進行歷史性的考察,自我批判,進而對自我有所認識。(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 二. 呵護自己,自我的掌管,改造自己,使所欲成為道德的主體形式進而通往美感的生存方式。(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隨心所欲,不逾矩。」(論語))。 就傅柯的說法,自我技術就是透過自己的意欲或他人的幫助,在身體、靈魂、思想、品行和存有方式各方面進行加工,以達到幸福、純淨、智慧、完美或不朽的技術。(張清志)

傅柯著名的概念:「生存之美學」(an aesthetics of existence)。必須經過四種的實踐與體驗的洗禮。一. 思想的訓練,在思想中我們去沈思未來的痛苦,我們把自己看成正在受苦,那麼我們自身就不會為將來的痛苦所苦;二. 實際的訓練,在實際中我們嘗受身體的痛苦,這種培育自我的方式確立了我們能夠獨立於外在的世界;三. 証立(proving)自我的實踐,例如愛匹太得說表象的控制(control of representations)─我們必須監督進入自己心靈的表象,如同守夜人與換鈔者,我們必須破解進入思想的貪欲,而只接受來自神的旨意(ibid.: 101-104)。四. 極限體驗,「極限體驗」往往是在死亡的危機陰影下進行。生命的可能性與死亡緊密關聯在一起,就成為傅柯所說的「在死亡主義背景上的生命主義」。對死亡之沈思體驗(領會),或者毋寧說是,訓練自己接受死亡。不只是思考死,而是使死亡成為現實生活之一部分─把你活的每一天都當成是你活的最後一天來活。這意義並不只是在讓你承受痛苦(思想之訓練),而是在提供一個生命中回顧自己的機會(ibid.: 104-105)。(高榮禧)

DC Le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uked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